3元饮料消失背后:北京便利店难觅踪迹电商渠道热卖;经销商称5元饮料增多

发布时间:2024-04-28 作者: 行业新闻

  

  原标题:3元饮料消失背后:北京便利店难觅踪迹,电商渠道热卖;经销商称5元饮料增多

  线下商超及零食专卖店中,4元至6元的饮料占据更多位置。3元饮料多为康师傅、统一旗下的茶饮和果汁饮料。

  除了原料成本增加带动饮料价格上升外,饮料企业推出的新品价格普遍较高,这也给大众带来了“3元饮料”慢慢地减少的印象。

  搜狐财经走访北京多家便利店发现,“3元饮料”几乎消失不见。一些价格超过10元的“饮料刺客”也出现在货架上。

  以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家罗森便利店为例,饮料柜里有28个格子,但“3元饮料”只占据其中一个格子,且被放置在货架最顶层。

  曾经3块钱500ml常规款的可口可乐,如今在便利店里,它的价格已涨至4块5。

  搜狐财经走访北京多家超市观察到,现在瓶装饮料的价格大多分布在在3元至7元之间。

  其中,4元至6元的饮料占据更多位置。3元饮料相比便利店陈列较多,多为康师傅、统一旗下的茶饮和果汁饮料。

  在零食量贩店里,我们还能看到许多3元及3元以下的饮料,其中包含康师傅、统一等知名品牌的饮料,用来吸引客流量。还包括以易拉罐包装为主,品牌知名度相比来说较低的饮料。

  据马上赢的报告数据显示,2023年4月-10月,线元价格带产品最为普遍,占比高达47.22%;5-8 元价格带产品,占比 23.18%;1-3 元产品,占比18.35%;8 元以上的产品占比为 11.09%。

  数据还显示,Top100饮料SKU中,3元以下饮品占比为10%, 4元以下的产品占比为34%,3元左右饮料仍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。

  在三线城市经营多家便利店和超市的老板汤丽表示,从整体消费情况去看,“3元饮料”一直是消费的主力,铺货情况并未大幅下滑。

  京东超市2023年12月的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从消费地域看,北京、广东、上海、天津、新疆、海南和西藏依次排名消费前列。

  张良是做电商团购业务的经销商,他对全国销售饮料。他告诉搜狐财经,北京地区线元饮料”销量最高且保持稳定水平,优于“5元饮料”。

  张良还指出,线上线下慢慢地减少的是那些冷门的“3元饮料”。他表示,“在3元饮料中,他们做线上的很少进货大热单品之外的别的产品,他自己从来就没进过。”

  天猫超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1箱15瓶的500ml康师傅冰红茶售价魏39.9元,平均一瓶价格约为2.7元。

  京东超市今年一月份披露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目前,所售的每瓶3元以下的饮料,数量占比30%,销售占比40%。

  饮料经销商闫明主要做山西地区的电商团购业务,他告诉搜狐财经,从山西地区来看,3块钱饮料一直以来都占饮品消费市场的大头,销量最高。康师傅、统一等大牌企业推出的新品价格都是5元左右,但3元的经典饮品仍然是支柱性产品。

  张良表示,这两年线上的饮料根本不敢涨价。在电商渠道中,由于只有厂家到平台的单一环节,价格涨幅相对较低。

  “以一箱50元的饮料为例,如果涨价,每箱可能只涨八毛或一块钱。”张良说到。

  汤丽表示,便利店的主要顾客群体是18至45岁的人群,他们大多是上班族,追求快捷便利,对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。

  “罗森和711等连锁便利店已经建立了强大的销售平台,因此他们可以自主决定销售的产品和价格,而不受厂牌的限制。”

  朱丹蓬认为,便利店面临着高昂的店租、管理成本和配送成本,往往会选择销售高毛利的商品。

  “对于3元左右的饮品,除非是像可乐这种刚需型的商品,否则便利店正常情况下不会大力推广。”

  饮料为啥越卖越贵了?除了老品牌涨价之外,许多大牌饮料企业推出的新品售价也迈过3元大关,直奔5元。

  除了经典款饮料价格上调外,如今许多头部企业推出的新品售价还普遍在5元左右。

  马上赢报告数据显示,从年度Top100的新品价格带分布上来看,在3元以下价格带的产品数量也只有8个,占比不到10%。

  据金融投资报报道,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下,餐饮行业确实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涨、供应链瓶颈等挑战,不仅如此,还面临通货膨胀和用工成本上升的考验。这些挑战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了压力,适当涨价也符合市场规律。

  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显示,软饮料行业的成本中,原材料端的制造与人工占比20%,白砂糖占比15%,果汁占比10%。

  饮料价格持续上涨,与原料、包装瓶原材料成本上升有关。对于含糖饮料来说,白砂糖的价格决定了饮料的价格。

  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9月底, 全国制糖工业公司成品白糖累计平均销售价格6270元/吨,同比回升516元/吨。2023年9月成品白糖平均销售价格7009元/吨。

  据新华社报道,广西制糖学会理事长李凯表示,我国食糖人均年消费量不足世界中等水准的一半,但产不足需、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。“我国食糖年产量约1000万吨,消费量约1500万至1600万吨,进口量约500万至600万吨。”

  近年来,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,PET塑料瓶的原材料成本也随之增加,灌装饮料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水涨船高。

  在3元饮料在便利店逐渐消失的同时,一种被称为“丝饮料”的低价饮品在市场上受到热捧。另一方面,零食量贩店中的低价饮料也成为了吸引顾客的利器。

  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“整个饮料界都在往高价高品质方向走,这也让品牌饮料告别了3元的时代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